艺术设计学院
  1. 当前位置 : 首页
  2. 学院新闻

【百千万工程突击队】红卫爱心学堂暖,萤火筑梦伴童行——艺术设计学院“萤火虫”突击队暑期社会实践圆满结束

近期,由广东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组成的“萤火虫”突击队,在禅城区石湾镇街道红卫社区暑期社会实践。这场由广东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萤火虫”突击队与红卫社区联手打造的暑期“爱心学堂”,以“红卫爱心学堂暖,萤火筑梦伴童行”为主题,以“美育”为桨、以“非遗”为帆,通过创意艺术、传统文化、自然探索、红色教育等多元课程,将美育教育和非遗传承融入其中,为36名儿童送去了一段温暖而充实的夏日时光。实践期间,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郭浩尧也携突击队指导老师郑钊齐到现场看望指导队员们开展实践。

课程多元,美育润泽童心,非遗薪火相传

“老师,这个陶艺《龙》的眼睛怎么捏?”“老师,这个剪纸窗花爱心形状怎么才能连起来呀?”实践期间,爱心学堂的课堂总是充满活力。本次爱心课堂的课程设计紧紧围绕“美育浸润”和“非遗传承”两大核心,队员们精心策划一系列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美育与非遗课程,旨在激发社区儿童的艺术感知力,不断增强文化自信。

黏土压花课堂上,小朋友们在突击队队员们的指导下,将亲手采集的小花、叶片轻轻按压在黏土上,创作出一个个独一无二的土压花画”;扭扭棒课堂上,彩色扭扭棒在指尖飞舞,孩子们将它们制作成各种各样的麦穗形状,将情感与祝福融入到作品之中;书法课堂上,突击队队员带领孩子们从执笔、运笔开始,感受书法艺术带来的线条之美;陶艺创作课程上,孩子们揉捏陶土,深刻体会到传统手工艺的智慧与美感;石英砂肌理画课程上,孩子们将石英砂混入颜料,用刮刀塑造出粗粝而鲜活的西瓜剖面,开启质感美学新体验。

在油纸伞绘制课堂上,队员们向孩子们介绍了油纸伞这一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渊源、文化寓意和精湛工艺。孩子们在队员们的指导下,尝试在素色伞面上作画;在植物拓印课上,孩子们采集芭蕉叶、紫苏等植物,用棉锤在棉布上敲打出汁液浸润的纹路;剪纸课上,突击队队员演示阴刻阳刻技法,孩子们在队员们的引导下,运用手中工具剪出醒狮、木棉花等岭南符号。

美育、非遗课程盛宴轮番上场,孩子们在动手与创作中释放想象力,不少孩子将作品小心翼翼地收好,说要“送给爸爸妈妈当礼物”。

以美为导,全面发展护成长

以美为导,提升孩子们的综合素质,让孩子们从多角度多方面发现生活中的美,也是突击队队员们在开展课程时所重视的。音乐课堂上,《七子之歌》响彻课堂,孩子们更提升了审美敏锐度。太极课堂上,在突击队队员们的教授下,孩子们在千年传统太极中,感悟传统文化带来的平衡之美。

突击队队员们根据社区孩子们的特点,在两周的时间内开展其他类型课程,通过这些课程,提升社区孩子的综合素养。安全小课堂聚焦防溺水、校园安全等主题并融入创意绘画课堂中,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在孩子们心中种下安全意识种子,让孩子们在互动中学会自我保护,筑牢安全防线。孩子们在环保科普课中树立环保观念,在实验课中培养科学思维;红色故事会上,队员们讲述了佛山本地革命先烈的事迹,带领孩子们观看红色故事电影,在幼小的心灵播下爱国爱党的种子。

陪伴暖心,定格难忘瞬间

“姐姐,明天你们还来吗?”结课当天,7岁的小予拉着志愿者老师的衣角,眼神里满是不舍。实践期间,突击队队员们不仅是“授课老师”,更是孩子们的“大朋友”。面对孩子们天马行空的疑问时,始终带着微笑的认真解答,“爱心学堂”成了孩子们眼中满是爱与温暖的所在。

“看到他们从一开始的害羞躲闪,到后来主动分享心事,甚至会偷偷给我们塞小纸条说‘谢谢’,突然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得。”突击队队员麦日军在日记里写道。

结营仪式上,石湾镇街道妇联、红卫社区党委、普惠慈善会相关领导对活动的圆满落幕表示祝贺,更对“萤火虫”突击队倾情投入致以最诚挚的感谢。他们提到,这份以爱为底色的陪伴,不仅为孩子们的暑假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更让社区感受到了青年力量的温暖与担当,期待这份“萤火微光”能持续照亮更多童年,让公益的纽带越系越紧。未来,“萤火虫”突击队将持续发挥团队成员的专业优势,深化与相关社区的合作,为推动美育非遗进社区,助力基层治理贡献青春智慧力量。(一审:周子元 二审:郭浩尧 三审:梁泽兴)

合影留念

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