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艺术设计学院“艺绘梦想”实践团走进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泷景社区,开展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这支由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组成的实践团队,以美育提升为主旨,开设创意绘画、非遗传承、自然科学普及等多样化课程,助力社区儿童全方面发展。实践期间,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郭浩尧也携实践团指导老师郑钊齐到现场看望指导团队成员开展实践。
创意绘画课程激发儿童想象力
志愿者们秉持着美在生活中的理念,社区儿童设计了多种创意绘画课程。创意喷绘课上,志愿者带领孩子们仔细观察叶脉的纹路、花瓣的形态,再指导孩子们用喷绘技巧将色彩喷到纸张上,与叶脉、花瓣充分结合,完成创意喷绘作品。创意石头画课堂上,在志愿者们的带领下,社区孩子走出户外,收集形状各异的小石头。他们利用不同形状的石头,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意,用画笔在各式各样石头上进行自然万物的设计,绘制出一件件石头画。棉签画课则以棉签为工具,在志愿者们的带领下,孩子们通过点、钩、染等技巧创作动植物形象。创意绘画课程完成绘画作品120余件。
非遗剪纸课程传承传统文化
“作为这次夏令营的志愿者,我想的是自然万物的美在社区孩子们手中剪纸产生的那一刻能化作他们奇巧构思的个性表达,而传承传统非遗文化的种子也能在他们心中悄然发芽。”实践团成员陈玟谕说道。
此次公益夏令营,实践团志愿者们充分发挥挖掘佛山当地特色非遗项目,以佛山传统非遗剪纸为基础,将发现自然万物中美的主题融入创意之中,开设非遗剪纸课堂。
非遗剪纸课堂上,社区儿童们畅所欲言,纷纷就心目中的剪纸形象表达创作思路,在志愿者们的指导下,社区儿童学习了简易的立体折叠、叠加、镂空等剪纸技巧,创作出风筝、锦鲤、狮头等主题剪纸作品。当作品被一一展示出来的时候,现场一阵阵欢呼。
六年级的社区儿童小玲表示,通过课程她掌握了三种剪纸技法,创作了五件作品。“哥哥姐姐们的剪纸课真的很有趣!以后我还想学习更多的剪纸技巧,创作出更多剪纸作品!”, 她笑着向来接她的妈妈说。
手工科普课程实现跨学科融合
“孩子每天回家都兴冲冲展示手工作品,说学会了‘用眼睛发现美、用双手创造美’,在创造中认识了自然科学,这趟夏令营太值了!”家长何先生说道。
此次夏令营,实践团的志愿者们在充分调研了解社区儿童的年龄层次、学龄结构后,特意设计了手工科普课,科普课程的内容涵盖了地理、物理等领域,让社区孩子们在制作手工作品的同时,对自然地理、物理知识等有初步了解和认识。
“地球模型”手工课上,志愿者们结合案例和数据,将复杂的地质变迁、气候演变等知识简单易懂地呈现给社区孩子们,同时鼓励他们利用各种材料制作属于自己内心的美丽地球。孩子们用黏土塑造地球地貌,或用废旧材料制作生态地球模型,在手工中了解地球结构与生态环境。在“手摇发电机模型”和“空调模型”手工课上,志愿者们一步步引导孩子们认识手摇发电机和空调的零件结构,一边讲解着发电原理及空调扇叶与风的关联,组织孩子们拼装手摇发电机模型和空调模型。
实践队队员黄乃卉说道:“此次夏令营课程既引导了孩子们善于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也让孩子们能够在发现、创造美中养成善于思考、热爱创造、拥抱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在实践过程中,团队成员们也积累了珍贵的经验,在服务社会中实现了自我价值的提升。”
社区夏令营的负责人和家长们表示,实践团带来的夏令营与社区实践平台充分结合,课程设置科学合理,有效填补了暑期教育空白。以特色课程聚焦美育实践,让社区青少年在轻松的艺术氛围中提升审美能力与创造力,课程丰富多彩,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希望实践团能够在接下来带来更多精彩的夏令营课程。(一审:周子元 二审:郭浩尧 三审:梁泽兴)
团队合影
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