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 : 首页
  2. 系部动态

环保思政课赋能绿色未来——纺织学院携手广东省杨元龙教育基金会开展废旧纺织品回收和改造主题活动

一件件旧衣褪去尘埃,在年轻学子的创意与巧手下,化身为时尚包袋、个性杯垫、精巧玩偶……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环保思政课”在纺织学院热烈展开。纺织学院携手广东省杨元龙教育基金会,共同开展了“我们用旧衣种一片树林!”主题为废旧纺织品回收与创意改造活动,通过“回收-改造-展出”的全链条实践,将绿色理念深植学生心田。
活动前期,学院在校园内设立多个旧衣回收点,积极号召学生参与。短短一周,大量闲置的T恤、牛仔裤、旧床单等废旧纺织品被源源不断地汇集起来,共计回收250件衣物。志愿者们细心分类清点,挑拣改造用料和通过“飞蚂蚁”专业物流网络进行高效回收,每一件回收物都承载着学生们对绿色地球的朴素心意,也为后续的创意新生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基金会特邀导师的指导下,45名同学热情投入改造实践工作坊。剪刀翻飞,针线穿梭,设计思维激烈碰撞。废弃牛仔布料被赋予新生,成为结实又时尚的背包;柔软的旧T恤经过裁剪编织,变身为色彩斑斓的实用杯垫;不起眼的边角料,经巧妙组合化身生动可爱的玩偶……飞针走线间,不仅锻炼了专业技能,更让“变废为宝”的可持续理念变得真实可触。
活动的高潮,是一场别开生面的“废旧纺织品创意新生作品展”。琳琅满目的改造作品在纺织大楼一楼公共空间集中亮相,每一件都凝聚着改造者的智慧与汗水,讲述着资源循环的生动故事,吸引了众多师生驻足欣赏、交流赞叹,直观展现了废旧纺织品的巨大潜力,将“绿色环保”的思政教育内核,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深植人心。其中,广东省杨元龙教育基金会展出了一款带有NFC溯源技术的衬衫,为纺织知识科普添上科技注脚。开启手机 NFC功能,贴近特定纽扣,即可读取服装背后的循环故事,从材料溯源到生产理念,一键 “解锁” 纺织科技与循环实践融合的奥秘,让静态展品“开口说话”,为师生带来沉浸式、互动化的科普体验。
“这堂特别的思政课,跳出了传统课堂的边界。”纺织学院院长李竹君在观展后表示,“我们引导学生将专业技能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在亲手实践中真切体悟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的重大意义,这正是‘立德树人’与‘绿色发展’的完美结合。特别感谢广东省杨元龙教育基金会和高明区生态环境局的大力支持,为学子搭建了宝贵的实践平台。”
广东省杨元龙教育基金会项目负责人从心亦高度评价此次活动:“看到年轻一代用热情和创造力赋予废旧纺织品新生,这正是可持续发展的希望所在。基金会将持续支持此类富有教育意义的环保实践项目。”

从回收到新生,从课堂到展览,纺织学院与广东省杨元龙教育基金会携手打造的这堂“行走的思政课”,不仅赋予了废旧织物第二次生命,更在青年学子心中播撒下绿色责任的种子。当环保理念与专业实践、思政教育深度融合,青年一代正以实际行动,编织着属于他们的、更为可持续的未来。(一审:梁丽 二审:李竹君 三审:戚健坤 图:纺织学院)

活动合影


展览现场


展览作品